作者: 竹北昌盛堂 陳貽嬋中醫師 (https://reurl.cc/gYRlGR)
<孩子一到夏天就變得情緒難控,是為什麼?>
炎炎夏日,酷暑難耐,不僅大人容易心浮氣躁,許多家長也發現——孩子特別難帶:不是不肯吃飯,只吃零食,就是動不動就發脾氣、晚上睡不著、白天怎麼叫也叫不起來。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孩子在鬧脾氣,但其實,這些「失控」的行為,很可能是孩子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!
夏季高溫會直接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功能。西醫研究指出,當年均溫超過攝氏23度時,每上升1度,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會增加約7%。高溫會干擾大腦中負責情緒平衡的神經傳導物質(如血清素、多巴胺),造成情緒浮躁、易怒,甚至失控。這種現象被稱為「情緒中暑」,或稱「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」。
中醫則有另一種解釋,稱為「疰夏(疰:音同住)」,又稱「苦夏」。
這是一種夏季特有的季節性不適,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作息紊亂等症狀,尤其在兒童身上,更容易表現為情緒起伏大、難以安撫、生活混亂。中醫認為,疰夏的主因是陰虛與脾胃虛弱,夏日暑熱外襲、損傷元氣,使本就虛弱的脾胃難以承受。
小兒純陽,生機蓬勃,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,也就是說,小兒雖然活力旺盛,但調節能力尚未成熟,因此更容易受環境影響,尤其在夏季暑氣蒸騰、濕熱交困之時,最容易誘發「心火旺盛」與「脾常不足」的體質失衡。
五行對應中,夏天屬火(對應心),長夏屬土(對應脾),火旺生熱,土虛難運,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在夏天特別容易情緒不穩、消化不良、作息混亂。這不僅是生理反應,更是孩子成長中,身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真實回應。
<為什麼孩子夏天特別容易食慾差、作息亂?>
台灣夏季「暑熱下迫、濕氣上蒸」,氣候悶熱潮濕,對脾胃本就較弱的孩子來說,是一大挑戰。孩子的皮膚散熱功能尚未成熟,體內的濕熱不易排出,會鬱積於脾胃,導致運化失常,進而出現胃口差、腹脹、便便黏稠等症狀。而在炎熱天氣下,孩子常吃冰品、喝涼飲,雖一時消暑,卻會進一步傷害脾胃,讓濕困更加嚴重。此外,高溫也會干擾生理時鐘。夜晚氣溫居高不下,影響孩子入睡品質;而脾胃不和,則會進一步影響「臥不安」,出現睡眠不穩、易醒、多夢、夜間流汗等情況,造成惡性循環。
孩子夏天常見的三種體質問題
- 暑傷肺胃型:孩子先天稟賦不足,暑熱灼傷肺胃陰液,表現為身熱、口乾、煩躁、食慾下降等。
- 脾胃虛弱型:本身脾胃較虛,再加上暑熱傷氣、過食寒涼,導致精神疲倦、胃口不佳、大便偏稀、容易累。
- 濕困脾胃型:濕氣困於中焦,導致脘腹脹滿、口中黏膩、食慾低下、大便軟黏、舌苔厚膩,孩子看起來黏黏重重、不愛動。
<簡單快速判斷,爸媽可以這樣觀察孩子的身體訊號:>
孩子到底是「脾胃虛弱」還是「濕熱纏身」?留心三大身體訊號,就能大致判斷出孩子的體質狀況:
- 觀察1:臉色
脾胃虛弱型:臉色偏白或黃,常常看起來沒精神
濕熱纏身型:臉色泛紅或油亮、口唇乾燥 - 觀察2:排便
脾胃虛弱型:大便軟散不成形,吃較生冷或油膩的食物時,更容易拉肚子
濕熱纏身型:大便軟黏,擦不乾淨的感覺,排便味道酸臭 - 觀察3:睡眠
脾胃虛弱型:入睡困難,睡不深,睡眠時雙眼沒有閉緊,露出眼白
濕熱纏身型:晚上煩躁容易醒,容易半夜哭鬧
<立即可行!改善孩子「食慾下降+作息混亂」的調整法>
夏天飲食把握三個原則:
- 清淡易消化:孩子脾胃較虛弱,夏天時食慾不佳、消化不良,可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蔬果、瓜類,有助於清熱祛濕。避免重口味油炸食物,減少脾胃負擔。
- 少冰少冷飲:貪涼飲冷可會導致脾胃不適,避免寒涼食物損傷脾胃之氣,解暑可吃常溫綠豆湯、酸梅湯、西瓜等。
- 適量補充水與鹽分:夏天溫度高,人體汗出多,容易脫水,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,以預防脫水與電解質失衡。要注意避免含糖飲料,糖分攝取過多會導致濕氣滯留在體內,損傷脾胃功能。
作息黃金時段,爸媽別錯過!
- 早上7-9點:此時是胃經氣血旺盛的階段,也是吃早餐的最佳時機,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有著啟動孩子的消化系統。
- 晚上9-11點:三焦經循行的時辰,在這個時間幫孩子穩定身心進入休息階段,是幫助入眠的關鍵時刻。此時不建議使用3C,調低環境亮度、營造睡眠儀式,可幫助孩子順利入睡。
除此之外,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是一天最炎熱的時候,這時段避免戶外劇烈運動以免中暑。白天可以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適度運動,可以加強體溫調節能力,增加新陳代謝,促進腸胃蠕動,白天適度運動,晚上也會比較好入眠喔!
幫助消化的夏日健脾食譜:
- 四神湯:山藥、蓮子、芡實、茯苓各五錢,浸泡30分鐘左右後燉煮60分鐘。可加入豬肚、排骨或菇類等食材加入燉煮,加入鹽巴等適量調味。
四神湯能健脾開胃祛濕,適合脾胃虛弱型的人,全家大小都能食用。 - 綠豆薏仁湯:綠豆100克,薏仁60克,浸泡2小時。先取600ml水中火煮薏仁30分鐘,再加入綠豆燉煮30分鐘。建議燉煮過後再關火悶30分鐘以上,待綠豆薏仁煮爛後,可適量添加桂圓或紅棗調味。
綠豆薏仁湯清熱除濕,適合濕熱型的孩子。 - 酸梅湯:烏梅二兩、仙楂一兩、洛神花五錢、甘草三錢,清水洗淨後加入5000 c.c.水以大火煮滾,再小火慢燉一小時左右。可適情況加入陳皮五錢,糖與鹽適量調味,過濾放涼後即可飲用。
酸梅湯能生津止渴、促進食慾、幫助消化。酸梅湯能取代含糖冰涼的手搖飲,適合夏天流汗量大、容易腹脹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佳的孩子。
<實用生活妙招,破解孩子的夏日煩躁期!>
家長必學的情緒安撫技巧:
蹲下來與孩子平視,看著孩子的眼睛,建立安全感。問孩子「你是不是覺得好熱、好煩?」引導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、說出情緒,避免使用「你怎麼這樣?」「不要吵!」等否定語句,以理解的角度出發,更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喔。
居家環境降溫法:
居家環境降溫有三大要點:通風、隔熱、降溫。有良好的空氣流通,使用隔熱產品與適合的降溫設備,就能讓居家環境有效降溫。
開窗就是最簡單的通風方式,可將家中對角線方向的窗戶打開,就有空氣對流效果,可搭配循環扇加快空氣流通。室內使用除濕機,降低空氣濕度,體感溫度也能有效降低,對大多數人來說,相對濕度40%-50%是最舒適的濕度。
隔熱可選擇淺色系有遮光或防紫外線功能的窗簾,能有效隔絕熱氣進入室內,窗戶貼上隔熱紙、阻擋陽光與紫外線進入,也能有效降溫。
室內降溫最有效的方法是濕拖地,水分自地板上蒸發會帶走熱能,是自然的降溫方法。另一個方法是關閉不常用的電器,出門前關燈關電源,減少熱源的產生。在室內種植遮陰闊葉類的植摘栽,能清除家中一氧化碳、甲醛等氣體與蒸氣,避免溫度升高,若是家中頂樓有植栽,也能隔離陽光曝曬,降低室內溫度。
<最後的溫馨提醒>
其實,「孩子夏季難帶」不是個性問題,而是身體在喊救命!掌握正確的觀察與調養方式,不只能讓孩子更快恢復食慾與情緒,也讓爸媽自焦慮中解放,享受輕鬆的親子時光。
若孩子長期出現情緒不穩定、睡不好、吃不下的情況,還是要盡快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,避免問題的惡化。每個孩子的體質不盡相同,治療方式也不同,越早了解孩子的身體,越能量身打造適合的照顧方式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