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36:結構治療與整脊(Chiropractic)有何不同?
整脊的核心理論多半聚焦在脊椎的「半脫位(Subluxation)」,認為脊椎關節的錯位會壓迫神經,治療上常使用快速、小幅度的衝擊式手法(HVLA)來進行關節復位。結構治療則聚焦於全身的立體結構網絡,認為是系統的張力失衡導致肌肉骨架錯亂,治療手法是輕柔而持續的。Q37:結構治療與西醫物理治療不同嗎?
物理治療的方法學較為多元,可能包含儀器治療(電療、熱療)、運動治療、徒手治療等多種面向。結構治療則專注於徒手調整全身的立體結構網絡。兩者可以相輔相成,例如透過結構治療恢復身體的活動度後,再配合物理治療的運動訓練來強化穩定性。Q38:結構治療與舒壓、泰式按摩有何差別?
舒壓按摩放鬆淺層肌肉,但反而拉緊深層肌肉,結構治療為目標導向「治療」,有明確評估與診斷過程,解決根本結構問題。Q39:結構治療通常需要多少次治療?
因人而異,急性問題可能 1-3 次顯著改善;慢性問題可能需要一個療程(數 次不等)逐步調整長期錯誤模式。Q40:結構治療治療效果能持續多久?
若不改變不良姿勢或運動模式,問題仍可能復發。醫師會指導日常正確使用身體的方式。Q41:治療後,我需要做什麼來配合?
- 適度活動:治療後輕柔地活動身體,讓結構適應新的平衡。
- 注意姿勢:避免翹腳、駝背等會讓身體回到舊有錯誤模式的姿勢。
- 執行醫師建議的運動:若有,請確實執行以鞏固治療效果。
Q42:結構治療有健保給付嗎?
結構治療是近幾十年來的新型治療方式,並未涵蓋在健保的傷科治療項目中,需要支付額外的自費項目。建議預約前先詢問清楚。
Q43:如何判斷一位結構治療醫師是否專業?
一位專業的醫師通常具備以下特質:
- 會花時間進行詳細的問診與身體評估。
- 能夠清楚解釋對您問題的看法與治療邏輯。
- 手法輕柔、專注,並且會隨時關注您的身體反應。
Q44:如果我想學習結構治療,有相關的課程嗎?
林兩傳醫師及其弟子會不定期開設相關的課程與講座,主要是針對醫療專業人員或有一定基礎的徒手治療師。您可以關注相關的臉書社團、粉絲專頁或中醫傷科的研習資訊平台。
Q45:總結來說,我該如何看待結構治療?
您可以將它視為一種「身體的重新設定」。它不是去修復一個「壞掉的零件」,而是幫助您的整個身體系統找回原本應有的和諧與平衡,從而啟動身體強大的自癒能力。